比亞迪成立于1995年,早期主要從事電池業務。2003年收購了西安秦川汽車,拿到轎車生產資質,正式宣布進入整車制造行業;2007年,比亞迪高調宣布發展新能源車。2008年,比亞迪全球首款不依賴專業充電站的雙模電動車F3DM上市,率先實現電動汽車商業化。
在進入汽車行業之后,比亞迪開始對整個汽車產業鏈進行布局,牢牢掌握了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三大件:電池、電機、電控的研發技術,并擁有完備的大規模全自動化生產線。在電池領域,比亞迪有著強大的電池生產能力。
在芯片領域,比亞迪2002年成立了智能控制IC事業部,到2020年正式成立比亞迪半導體,主要研發生產包括車規芯片在內的各類集成芯片。根據招股書,比亞迪半導體主要從事功率半導體、智能控制IC、智能傳感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、生產及銷售,覆蓋了對電、光、磁等信號的感應、處理及控制。自成立以來,以車規級半導體為核心,同步推動工業、家電、新能源、消費電子等領域的半導體業務發展。
比亞迪半導體已量產IGBT、SiC器件、IPM、MCU、CMOS圖像傳感器、電磁傳感器、LED 光源及顯示等產品,應用于汽車的電機驅動控制系統、整車熱管理系統、車身控制系統、電池管理系統、車載影像系統、照明系統等重要領域。
2007年,比亞迪還成立了比亞迪電子,自主研發Dilink汽車智能系統,并積極布局以智能網聯系統、智能駕駛座艙以及自動駕駛系統為核心的汽車智能系統開發。2019年12月起,比亞迪先后成立了弗迪電池、弗迪視覺、弗迪科技、弗迪動力、弗迪精工等弗迪系公司,分別負責動力電池、車用照明、汽車電子、汽車動力總成和汽車模具等零部件的研發制造。弗迪系公司加上比亞迪電子、比亞迪半導體,基本上覆蓋了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產自銷得全部環節。
除了自研自產之外,比亞迪也有部分零部件依靠外采。此前有機構拆解了搭載刀片電池的比亞迪漢,將新能源汽車架構拆分為動力系統、電氣總成、智能聯網、空調系統及熱管理、底盤系統、車身及內外飾和通用件七個部分來看,發現動力系統全部零部件可以實現自供,部分依靠外采。
電器總成11個零部件中,8個可以實現自供,帶傳動式電動助力轉向BD-EPS、低速報警器行人提醒系統、TPMS胎壓監測需外采,分別來自采埃孚、曲阜天博電器和瑜捷電子;動力系統13個零部件可以實現自供,發動機冷卻模塊ECM、排氣系統、增壓器、混動DCT和MNS連接器來自馬勒、佛吉亞、寧波豐沃、重慶藍黛和莫仕。
通用件自供率低,基本全部依靠外采,供應商為溫州深極和阿雷蒙;另外自給率較低還有智能聯網系統,Di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可以實現自供,12.3寸液晶儀表是自供+外采的模式,自動泊車系統、語音助理3.5和汽車天線來自德賽西威、科大訊飛和深圳天麗。
另外進入比亞迪供應鏈的企業還有均勝電子、美格智能、蘇奧傳感等。均勝電子主要提供各類汽車安全產品,包括生命體征健康監測系統、駕駛員狀態監測系統、高壓電路斷路器、主動式電動安全帶、引擎蓋頂升器、雙級安全氣囊和自適應安全氣囊等。
美格智能的5G智能模組產品在比亞迪DiLink4.0和5.0平臺上均有大規模量產應用,覆蓋比亞迪王朝系列、海洋網、騰勢等產品。蘇奧傳感,為比亞迪提供電機里的分配環、電驅里的溫度傳感器和電流傳感器。
在芯片方面,比亞迪除了采用自研自產的芯片之外,也采用來自TI、高通、安霸等的芯片,比如比亞迪漢的座艙芯片采用了高通625處理器。另外電子發燒友還了解到國內廠商潤石科技、揚杰科技、航順芯片等也已經進入比亞迪供應鏈,比亞迪的智能駕駛也有采用華為的MDC計算平臺。
從供應鏈方面來看,比亞迪大部分零部件可以實現自研自產,隨著產能規劃的提升,其在芯片、零部件等方面的投入也需要隨著增加。同時隨著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不斷上升,可想而知,進入比亞迪供應鏈的零部件、芯片企業也將因此受益。